• 2011年第2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甲状腺肿瘤专题研究
    • 手术联合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观察

      2011, 20(5):439-44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1

      摘要 (703) HTML (0) PDF 1007.87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DTC患者142例, 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加颈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术。术后90例行131I治疗, 加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或治疗转移灶(清甲)(A组); 52例未行131I治疗, 仅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B组)。 结果:A组在清甲1~4次后均获得成功, 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1%。A组131I转移灶治疗总有效率为91.1%, 有效率依次为:颈淋巴结转移(95.1%)>肺转移(88.9%)>骨转移(72.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全切除42.0%, 次全切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术后10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7%和94.4%, B组10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9.2%和80.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手术联合131I加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清甲和转移灶疗效显著, 能有效减低DTC术后复发和转移率,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探讨

      2011, 20(5):443-4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2

      摘要 (862) HTML (0) PDF 866.86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 (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 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 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意外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

      2011, 20(5):446-4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3

      摘要 (3194) HTML (0) PDF 904.61 K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意外发现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意外发现甲状腺微小癌6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最大良性结节平均直径为(1.89±0.68)cm。甲状腺微小癌直径为0.1~0.8 cm,平均(0.38±0.14)cm,≤0.5 cm者43例(63.24%)。6例(8.82%)为多发病灶(1~4个), 62例(91.18%)为单发病灶。47例(69.12%)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报告为甲状腺微小癌,随即加做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余21例(30.88%)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漏诊,术后病理切片确诊,未追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52.47±13.26)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 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意外发现甲状腺微小癌临床常见,术前诊断困难,但预后较好。为避免复发及漏诊TMC,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适应证应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应适当扩大。

    • >病案报告
    • 肝内胆管变异并结石1例

      2011, 20(5):449-4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4

      摘要 (603) HTML (0) PDF 872.12 K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状腺肿瘤专题研究
    • 超声介入微创组织病理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1, 20(5):450-4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5

      摘要 (468) HTML (0) PDF 865.66 K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微创组织病理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4月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用美国巴德穿刺活检系统完成甲状腺结节患者微创组织病理活检528例(共591个结节)临床资料, 结节直径0.4~1.5 cm, 平均0.76 cm。 结果:528例患者活检取材, 穿刺成功率为99.4%(525/528)。活检诊断为甲状腺癌的161例, 良性病变367例。活检后行手术治疗226例, 病理符合率98.7%。假阴性(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疾病)3例, 假阴性率1.3%(3/226), 无假阳性。同时行颈部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27例, 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一致。活检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 发生腺体表面及肌间血肿22例, 无特殊处置平均1个月后自行缓解。 结论:超声介入微创组织活检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和转移性颈淋巴结诊断的临床符合率高, 特别是对于微小结节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又可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诊。

    • 老年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经验

      2011, 20(5):453-45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6

      摘要 (569) HTML (0) PDF 1.18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外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144例大于60岁的老年和1 412例中青年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 老年甲状腺结节以多发为主且最大结节的直径都较大; 压迫症状和继发性甲亢是老年者的主要手术指征; 因复发而再次手术的比例高; 老年者术前麻醉ASA评分较低; 对老年组手术主要为在全麻下对双侧多发结节者行双甲近全切除术; 术中发现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有脂肪沉着。病理方面老年者良性结节钙化率较高(P<0.05); 术后除暂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外(P<0.05), 其他并发症与中青年者相比无差异(P>0.05)。 结论:只要充分了解老年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 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应该可避免老年甲状腺结节者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 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预防

      2011, 20(5):458-4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7

      摘要 (557) HTML (0) PDF 864.54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以期降低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方法:将480例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解剖喉返神经组(232例)与未解剖喉返神经组(248例),比较两组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率是1.74%(4/232),永久性损伤率是0.86%(2/232),没有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率6.45%(16/248),永久性的损伤率2.82%(7/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精细的解剖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建议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腺叶切除术时应常规精细解剖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

    • >乳腺肿瘤专题研究
    • ER及PR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2011, 20(5):461-46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8

      摘要 (586) HTML (0) PDF 867.37 K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中接受NACT前后的ER及PR的表达,分析ER、PR表达与NACT疗效的关系。 结果:ER(-)患者NACT有效率为85.0%(17/20); ER(+)患者为56.3%(18/32),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R(-)患者NACT有效率为80%(21/25), PR(+)患者为51.6%(14/27),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R(-)及PR(-)乳腺癌患者在NACT中的获益分别较ER(+)及PR(+)者明显。测定激素受体的表达状态, 可预测乳腺癌患者对NACT是否有效, 初步指导肿瘤个体化辅助化疗。

    • 多药耐药蛋白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2011, 20(5):464-46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09

      摘要 (552) HTML (0) PDF 869.41 K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多药耐药蛋白阳性的进展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62例多药耐药蛋白阳性且ER阳性的绝经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1)TEC方案化疗4个疗程(NCT组); (2)来曲唑治疗3个月(NET组),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 结果:NCT组体检测量评价OR为58.8%(20/34), 其中CR5.9%(2/34); 超声评价OR为47.1%(16/34), 其中CR2.9%(1/34), 无病例达到pCR。NET组体检测量评价OR为67.9%(19/28), 其中CR28.6%(8/28); 超声评价OR为57.1%(16/28), 其中CR25.0%(7/28), pCR率为3.6%(1/28)。两组的体检测量和超声测量O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NET组的体检测量和超声测量CR率均较化疗组高(P<0.05); 两组的保乳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多药耐药蛋白阳性且ER阳性的绝经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选择来曲唑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乳腺管状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

      2011, 20(5):467-47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0

      摘要 (1353) HTML (0) PDF 921.46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管状腺癌(tubular carcinoma, TC)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乳腺癌手术治疗分期为I/II的41例TC患者和分期为I/II的2 568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结果:与IDC相比较, TC更容易用钼靶X线检测出(71% vs. 22.9%, P<0.05), 肿物较小, 很少有淋巴结浸润(8.6% vs. 22.9%, P<0.05)。TC和IDC的复发率分别为7.9%和25.7%(P<0.05), TC的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IDC(P<0.05)。 结论:TC有着较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此外, TC患者与正常人的预期寿命相似, 所以辅助性化疗可能不适于作为TC的常规治疗。

    • 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2011, 20(5):471-47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1

      摘要 (1059) HTML (0) PDF 964.43 K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收治的28例乳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全组进行手术和辅助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阿霉素)。5例内分泌治疗, 8例进行放射性治疗。 结果:28例乳腺髓样癌占同期治疗956例女性乳腺癌的2.9%; 年龄28~96(50.68 ± 12.63)岁; 肿瘤大小1~5 cm; 腋淋巴结阳性率47.6%; 肿瘤淋巴细胞浸润率100%。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HER-2 / neu, p53的阳性率分别为35.7%, 32%, 32%, 67.9%。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1个月至6年), 总生存率为100%。 结论:乳腺髓样癌的预后较好。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及辅助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分子生物学指标在乳腺髓样癌治疗和预后的作用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

      2011, 20(5):474-47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2

      摘要 (678) HTML (0) PDF 874.42 K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以来50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50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数、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数、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21.85±19.61)min, 较常规手术组时间显著延长(P=0.000), 但术中出血量少(P=0.01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4)。 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但腔镜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 其手术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溶脂抽脂术对乳腺癌手术保护肋间臂神经的探讨

      2011, 20(5):478-48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3

      摘要 (765) HTML (0) PDF 864.23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腋下溶脂、抽脂术对乳腺癌开放性手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的效果。 方法: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先采用溶脂、抽脂术观察组(29例)和未采用溶脂、抽脂术对照组(31例)对肋间臂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评估两者预防肋间臂神经损伤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1例在溶脂过程中直接损伤肋间臂神经,1例溶脂不理想,致手术时误断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中8例误伤肋间臂神经。 结论:在开放性乳腺癌手术中先行溶脂、抽脂术以行保护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有效的,如术者能在熟练掌握该技术。

    • 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2011, 20(5):481-48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4

      摘要 (540) HTML (0) PDF 958.44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随机检查的103例患者的10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 测量肿块组织与周围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 结果与病理对照。 结果:109个肿块中, 良性71个, 恶性38个, 良、恶性乳腺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为(2.26±1.39)和(6.95±4.08),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8%, 80.28%, 80.73%和86.84%, 88.73%, 88.07%(P>0.05); 联合应用则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提高至97.37%和93.58%(P<0.05)。 结论:以二维超声为基础, 结合弹性成像技术, 可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 >基础研究
    • 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1, 20(5):485-49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5

      摘要 (889) HTML (0) PDF 1.01 M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癌病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收集72例乳腺导管浸润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 5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4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CR5的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 p53, Ki-67, ER, PR的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CCR5蛋白表达阳性率达84.72%(61/72),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低(14%, 7/50), 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CCR5; (2)乳腺癌CCR5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χ2=4.982, P=0.026, r=0.305); (3)50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同时表达CCR5阳性者39例, 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4)乳腺癌CCR5表达与癌基因C-erbB-2之间呈低度正相关(P<0.05, r=0.291); (5)乳腺癌CCR5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均P>0.05); (6)乳腺癌CCR5表达与p53, Ki-67, ER, PR无关表达(均P>0.05)。 结论:CCR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起一定作用; CCR5可间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 survivin siRNA对裸鼠乳腺癌细胞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2011, 20(5):491-49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6

      摘要 (644) HTML (0) PDF 873.21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含survivin siRNA的PcDNA3-siRNA对裸鼠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制作裸鼠MCF-7细胞移植瘤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PcDNA3-siRNA处理组,PcDNA3处理组,空白对照组, 成瘤后分别将PcDNA3-siRNA质粒,、PcDNA3空质粒,生理盐水注入裸鼠MCF-7移植瘤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PcDNA3-siRNA 组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较PcDNA3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且PcDNA3-siRNA 组MVD明显低于PcDNA3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 PcDNA3组与空白对照组survivin mRNA,survivin蛋白及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DNA3-siRNA可抑制裸鼠MCF-7细胞移植瘤survivin的表达, 而且对移植瘤的微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RASSF1A 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2011, 20(5):494-49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7

      摘要 (519) HTML (0) PDF 1016.03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电泳迁移实验分析RASSF1A 基因转染前后SGC7901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ASSF1A 基因转染前后SGC7901细胞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转染RASSF1A基因组SGC7901细胞的NF-κB活性明显降低,P65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 结论:RASSF1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65的表达、降低NF-κB活性抑制从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

    • 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2011, 20(5):499-50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8

      摘要 (477) HTML (0) PDF 1.08 M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方法:选用C57BL/6小鼠作供体和BALB/c小鼠作受体进行同种异基因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近端肠管结扎,远端与受体空肠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禁食3天,不禁饮,每天分两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 %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视为手术成功。 结果:共行小肠节段性移植30例,术后5 d存活率达70 %(21/30)。供体手术时间(41±5.5)min,热缺血时间约0.5 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0±7.5)min, 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0±3.0)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2.5)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手术失败的9例小鼠的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和术后腹腔内感染(1例)。 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葛根素对脑死亡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2011, 20(5):503-5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19

      摘要 (561) HTML (0) PDF 1.19 M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的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 采用渐进式颅内加压法建大鼠脑死亡模型; 葛根素组, 建脑死亡模型后给予葛根素; 假手术组, 仅做假手术, 不建脑死亡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 h和4 h取材, 检测血清中ALT, AST, TNF-α和IL-6水平, 并做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血清ALT, AST, 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 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显示, 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且均呈进行性升高(均P<0.05), 在相同时间点上, 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 病理学检查显示, 模型组与葛根素组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但葛根素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结论: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肝脏具有作用。

    • pSIREN-survivin/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11, 20(5):507-51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0

      摘要 (542) HTML (0) PDF 925.18 K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pSIREN-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并鉴定, 为探索瘢痕疙瘩基因治疗的RNA干扰(RNAi)途径奠定基础。 方法:根据基因库survivin cDNA序列及Reynolds设计原则, 设计并合成两端有酶切位点的65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 退火成互补双链后用T4DNA酶克隆至线性化的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a菌株, 提取质粒行酶切鉴定, 测序分析。 结果:PCR扩增片断出现465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 双酶切见约65 bp目的基因条带; 插入片断测序结果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一致。 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SIREN-survivin/shRNA, 为下一步用脂质体转染瘢痕或肿瘤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 >临床研究
    • 乳管镜对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的诊断与价值

      2011, 20(5):512-5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1

      摘要 (583) HTML (0) PDF 873.26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对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的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5月诊治的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乳管镜诊断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5.0%, 单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8.2%, 病理总符合率为82.2%, 对于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 黄色溢液较其他性质溢液明显为多(χ2=23.5675, P<0.05)。 结论: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诊断符合率高, 在乳头溢液的诊断上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双乳多孔溢液中黄色溢液的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所占比例较大, 应予重视。

    • 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手术方法的改进

      2011, 20(5):516-5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2

      摘要 (1246) HTML (0) PDF 1020.76 K (3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使瘢痕减小和乳房外形不受影响的乳腺良性肿物手术方法。 方法:采用肿物表面的弧行切口, 肿物距乳晕较近的采用乳晕旁弧行切口, 不缝合乳腺残腔, 4-0可吸收线间断内翻缝合皮下, 皮肤用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然后行加压包扎。所有患者不放置引流, 不需拆线。 结果:全组共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542例, 613个病灶, 术后切口瘢痕呈线状, 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血肿26例(4.24%), 经保守治疗治愈, 3例(0.49%)因切除范围较大, 出现皮肤与胸肌粘连后皮肤有凹陷, 其余患者均无乳房变形或乳头移位发生。 结论:该术式简化了手术步骤, 缩短了手术时间, 保证了乳房外形的美观。

    • 锁骨上斜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单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1, 20(5):519-5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3

      摘要 (572) HTML (0) PDF 870.99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上斜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施行单侧甲状腺手术233例的临床资料。锁骨上斜切口手术组113例, 传统手术组120例, 将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锁骨上斜切口手术组在切口平均长度(4.98±0.70)cm、手术平均时间(68.5±15.2)min,平均失血量(15.2±8.9)mL, 平均引流量(23.7±8.6)mL明显少于传统切口手术组[切口平均长度(6.03±0.82)cm,手术平均时间(79.5±20.0)min,平均失血量(18.5±12.7)mL,平均引流量(28.5±10.9)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锁骨上斜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能够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隐蔽性好, 比较美观, 具有较好的美体效果。

    • 甲状腺全切除术技术改进临床应用分析

      2011, 20(5):523-52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4

      摘要 (643) HTML (0) PDF 863.82 K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12月, 采用以“血管骨骼化移行凝闭离断法”为核心的血管处理、精细被膜解剖等系列技术改进方法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62例(甲组)的临床资料, 并与2005年1月—2009年4月所行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81例(乙组)比较, 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暂时性低钙、永久性低钙、暂时性声带麻痹、永久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甲组术后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及暂时性声带麻痹的比率(4.8%, 3.2%)比乙组(14.8%, 13.6%)明显降低(χ2=5.341, P=0.021; χ2=2.346, P=0.033), 且没有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病例。 结论:改良式甲状腺全切除技术比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更安全、可靠。

    • 腹腔药物灌注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

      2011, 20(5):526-52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5

      摘要 (523) HTML (0) PDF 867.75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药物灌注方法治疗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3年半间诊治的69例以渗出为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腹腔灌注抗结核药(雷米封和丁胺卡那)和降纤酶治疗,视为观察组; 另外33例仅行全身化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水消除时间、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治疗后1,2周2个时点所测定的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活性,血浆腹水蛋白梯度值(SAAG)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消除时间和腹水消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肠梗阻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 治疗1周后两组CRP,ADA,SA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2周后观察组CRP和A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A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联合腹腔灌注抗结核药有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恢复; 灌注降纤酶能有效减轻粘连,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 >文献综述
    •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2011, 20(5):529-53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6

      摘要 (500) HTML (0) PDF 873.55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微创手术的新趋势,该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上的应用目前也正在开展过程中。笔者对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器械、操作进行介绍,并且与传统手术及腔镜手术进行比较,希望提供甲状腺手术的新思路。

    • 乳腺癌干细胞与其肿瘤治疗的前景

      2011, 20(5):533-53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7

      摘要 (590) HTML (0) PDF 868.41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干细胞是实体瘤中最早被分离和鉴定的肿瘤干细胞,它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和复发的重要因素,笔者就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与乳腺癌转移和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乳腺癌的研究新进展

      2011, 20(5):536-5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8

      摘要 (462) HTML (0) PDF 894.63 K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TGF-β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机制主要有: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和诱导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以及通过影响放疗和化疗效果而影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笔者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

      2011, 20(5):541-5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9

      摘要 (560) HTML (0) PDF 895.61 K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Her2被证实是一个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 笔者就目前以Her2为靶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主要包括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 >临床报道
    • 甲状腺再手术35例临床分析及入路探讨

      2011, 20(5):545-5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0

      摘要 (437) HTML (0) PDF 861.61 K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甲状腺再手术的适应证及安全的手术入路。 方法:对2000年8月—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有3例于术后第2~4天出现短暂的声音嘶哑,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 d后声音恢复。2例于术后第4~5天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后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甲状腺再手术采用经原切口入路与侧入路结合的方法,并于甲状腺包膜下切除甲状腺组织是安全可行的。针对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我们认为做好甲状腺首次手术至关重要,对于甲状腺单发的实性结节,术中应常规行冷冻切片检查。

    • 切缘印片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2011, 20(5):548-5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1

      摘要 (502) HTML (0) PDF 854.01 K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切缘印片细胞学检查判断切缘情况的准确性。 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25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切缘印片细胞学检查,将印片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对比。 结果:25例术中切缘印片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与术后病理对比完全相符。全部病例随访至今,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均未复发和转移。 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切缘使用印片细胞学检查,准确、安全、经济、可行。

    • 经乳晕旁切口乳房后进路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

      2011, 20(5):550-55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2

      摘要 (514) HTML (0) PDF 851.45 K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晕旁切口及乳房后进路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73例经乳晕旁切口乳房后进路手术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顺利恢复,乳头无明显变形,乳房及乳头感觉良好,无术后切口感染;3例发生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愈。随访6个月至6年,2例术后复发,1例对侧乳腺出现乳腺纤维腺瘤。乳晕处瘢痕随随访时间延长,瘢痕逐渐淡化,患者满意度为95.9%。 结论:经乳晕旁切口乳房后径路手术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既有利于彻底切除多发肿瘤,又可以减少术中肿瘤遗漏或术后复发,同时取得了较好维护形体美的效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研究

      2011, 20(5):552-55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3

      摘要 (673) HTML (0) PDF 862.39 K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早期组在6 d内完成手术,延后组在6 d后完成手术,记录各组患者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1,3 min,制作气腹时,产生气腹后1,3,5,10,15 min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对照O2),气腹时CO2的压力。并在手术结束后对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能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恢复定向能力时间进行记录。观察记录各组清醒时,术后1,2,4,8,12,24 h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的发生。 结果:早期组和延后组在1,3,5,10,15 min的HR,SBP,DBP,MBP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能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恢复定向能力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早期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2,4 h各时间点上明显低于延后组;早期组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延后组(P<0.05)。 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早期,LC仍是值得选择的优势术式。

    • 一穴肛原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11, 20(5):555-5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4

      摘要 (690) HTML (0) PDF 763.35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报道1例一穴肛原癌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一穴肛原癌临床资料。结果:一穴肛原癌是少见的肛管恶性肿瘤,约占肛管、大肠癌的1%,女性多见,多发生于齿状线或齿状线的下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痔疮、皮脂腺囊肿等疾病,须靠组织病理学确诊。结论:多主张行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预后较一般直肠癌好。

    • 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1, 20(5):557-5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5

      摘要 (403) HTML (0) PDF 1.02 M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因及治疗。 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极其罕见的脾脏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共有报道26例,加上笔者收治的1例,共27例。好发年龄为40~70岁,男女发病率近似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该病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10.2 ± 5.7)个月。

    • >病案报告
    • 原发性肝脏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011, 20(5):559-5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36

      摘要 (410) HTML (0) PDF 1.08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