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甲状(旁)腺外科专题研究
    • 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

      2010, 19(11):1169-117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1

      摘要 (558) HTML (0) PDF 846.48 K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225例(95.53%),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 78例(33.05%);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81例,阳性率87.65%;术中冰冻切片检查221例,诊断甲状腺癌208例,阳性率94.11%;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8例(28.81%)。行甲状腺部分切除15例,患侧叶全切44例,根治性切除177例。因误诊行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确诊行二次以上手术者25例,残癌率为 56.0%(14/25)。
      结论: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结合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重要方法。患叶全切+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切除+选择性颈清扫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对术中误诊术后确诊者应及早行二次手术。

    • 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010, 19(11):1173-11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2

      摘要 (658) HTML (0) PDF 768.54 K (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6例儿童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女性患儿15例,稍多于男性(11例)。患儿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14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行肿瘤剔除手术1例;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加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5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颈淋巴结转移21例(80.8%)。术后3例患儿出现暂时性有症状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经治疗后缓解;全组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喉返神经麻痹及手术相关性死亡。5,7年总生存率为96.2%和91.6%。
      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 >病案报告
    • 男性幼儿乳腺癌1例

      2010, 19(11):11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3

      摘要 (769) HTML (0) PDF 674.51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状(旁)腺外科专题研究
    • 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方式探讨

      2010, 19(11):1177-117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4

      摘要 (693) HTML (0) PDF 689.38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效果。
      结果:116例中,有诸多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4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44.4%;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
      结论:应依据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推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甲状腺次全/近全切除或加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10, 19(11):1179-118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5

      摘要 (524) HTML (0) PDF 763.97 K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余本院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31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的56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组无术后出血病例,无甲亢复发病例,术后均合并甲减;而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手术组术后出血率和甲亢复发率分别为3.6%和26.8%(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P<0.05,P<0.01),术后出现甲减27(48.2%)例。两组术后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亢效果优于次全切除术,且其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后者。

    • 甲状旁腺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伴血钙正常的病例分析

      2010, 19(11):1183-118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6

      摘要 (716) HTML (0) PDF 778.71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后患者出现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而血钙正常的发生机制。
      方法:对甲状旁腺手术后6个月的97例患者,监测甲状旁腺激素;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测定25-羟基维生素D、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原蛋白,骨密度。术后6个月测定甲状旁腺激素对于钙沉积的反应。
      结果:30例患者的术后血钙正常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术前,此30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肌酐较高,维生素D水平低,有广泛的骨质改变。其余67例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正常,肾功能和维生素D正常,无骨质改变。
      结论: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是对肾功能衰竭和维生素D缺乏的适应性反应。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治疗

      2010, 19(11):1187-11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7

      摘要 (571) HTML (0) PDF 781.49 K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年间收治的15例PHPT和26例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靠血清学、影像学、99mTc-MIBI及临床表现;按病情不同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结果:41例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均升高,PHPT的血钙水平升高,SHPT的血钙水平降低。彩超、99mTc-MIBI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17% 和85.71%。行手术治疗的15例PHPT和3例SHPT患者术后均无复发;非手术治疗的23例SHPT患者均能缓解病情进展。
      结论: PTH和血钙是HPT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定位诊断首选彩超、99mTc-MIBI。PHPT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SHPT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 >乳腺癌专题研究
    • 早期乳腺癌Mammotome活检术后原发灶切缘状况研究

      2010, 19(11):1192-119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8

      摘要 (751) HTML (0) PDF 983.02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mammotome微创切除活检后切缘癌残留状况。
      方法: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对283例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施行mammotome微创切除活检术;对其中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52例施行保乳手术,术中对原发病灶切缘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52例乳腺癌患者中,38例为乳腺导管内癌,14例浸润性导管癌;mammotome活检术后,43例原发灶切缘阴性,9例阳性。9例切缘阳性再行局部切除后5例切缘阴性,余4例切缘阳性改行乳房单纯切除。该4例术后病理为广泛性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ual component, EIC)。48例mammotome 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
      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活检诊断早期乳腺癌安全、可靠,对于局限的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癌病灶,可以收到病灶切除的效果。

    • 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性转为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序贯内分泌治疗

      2010, 19(11):1196-11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09

      摘要 (905) HTML (0) PDF 777.76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ER、PR阴性表达经新辅助化疗(NACT)后呈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行序贯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序贯内分泌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内分泌组在术后辅助化疗后口服他莫昔芬(TAM)10 mg/次,2次/d,共5年,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序贯内分泌治疗组3,5年总生存率(OS)为80.0%(41/51)和74.5%(38/5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4.5%(38/51)和60.7%(31/51),对照组的3,5年的OS分别为 60.9%(28/46)、50.0%(23/46),3,5年DFS 分别为52.2%(24/46)和39.1%(18/46)。上述各生存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对于NACT后ER、PR由阴性转为阳性表达的患者,采用序贯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的DFS和OS。

    • 乳腺癌Her-2与TOP2A基因表达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010, 19(11):1200-120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0

      摘要 (816) HTML (0) PDF 1.01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HER2及TOP2A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蒽环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4年间收治的新辅助化疗患者58例标本, 采用FISH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癌组织HER2及TOP2A基因的表达情况;全组患者采用F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化疗4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估疗效;分析HER2和TOP2A基因的扩增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全组患者HER-2基因扩增19例(19/58,32.8%),TOP2A基因扩增11例(11/58,19.0%),HER2与TOP2A共扩增11例(11/58,19.0%);HER-2基因、TOP2A基因及HER-2和TOP2A基因共扩增均与化疗效果呈正相关[rs=0.52(P<0.05),rs=0.53(P<0.05)及 rs=0.56(P<0.05)]。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ER2及TOP2A的扩增均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的疗效有预测作用,两者的共扩增更有利于预测蒽环类药物的疗效。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0, 19(11):1204-120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1

      摘要 (526) HTML (0) PDF 761.91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372例,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93例(保留组),未保留肋间臂神经279例(切除组),术后均进行1年随访观察。
      结果:保留组术后1、3、12个月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切除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3、6、12个月腋窝局部复发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利于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hMAM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 19(11):1207-121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2

      摘要 (646) HTML (0) PDF 773.94 K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组织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32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均行肿块周围或乳晕周围注射亚甲蓝成功定位SLN,按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对SLN和非SLN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进一步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LN冷冻组织中hMAM的表达。
      结果:32例SLN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例阳性SLN,阳性率为18.75%,1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4.28%。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AM,阳性SLN分别为12例和 9例,阳性率分别为37.50%和28.13%,无假阴性。两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SLN定位后检测SLN中hMAM mRNA的阳性表达,相对于SLN定位后仅行常规病理检查,明显提高了乳腺癌阳性SLN的准确率,降低假阴性率。故hMAM mRNA可单独作为标志物来检测乳腺癌SLN微转移。

    • 应用组织芯片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

      2010, 19(11):1211-12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3

      摘要 (591) HTML (0) PDF 924.96 K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能准确地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分子分型系统。
      方法:筛选70例乳腺癌标本,35例为诊断乳腺癌后5年内死亡者,另35例为存活超过10年者。两组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相匹配。采用基于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17个分子标志物的表达,采用聚类分析对17个标志物进行分组,对分组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分析。
      结果:17个标志物分为4个亚组:ERα相关组,增殖相关组,PR相关组和HER-2相关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2,126,88,77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44)。Cox模型分析4个亚组的生存时间,相邻两组间死亡风险平均增加了1.623倍。4个亚组与癌肿长径具有低度正相关(Cramer列联系数为0.377)。
      结论:由ERα相关组,PR相关组,增殖相关组和HER-2相关组构成新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可以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可作为乳腺癌预测预后的一种新分型方法。

    • >疾病普查
    •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B超筛查资料分析

      2010, 19(11):1215-12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4

      摘要 (859) HTML (0) PDF 767.31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两种方法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以寻找适宜的乳腺癌筛查方法。
      方法:对本地35~69岁经初筛后387名可疑乳腺异常的妇女,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有异常或不能评估者再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阳性或可疑者行穿刺活检以确定乳腺癌诊断。
      结果:387例中,腺体成分在50%以上者占83.22%,经X线摄影发现有22例阳性, 22例阳性经B超检查亦为阳性,75例不能评估。 75例不能评估者B超检查有3例阳性。行穿刺活检25例,确诊乳腺癌17例,其中2例已达III期以上。钼靶X线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2.73%,B超为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地筛查妇女乳腺大部分为腺体致密型。X线摄影在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筛查中未呈现出比超声检查的优越性。

    • >基础研究
    • DJ-1 shRNA靶向逆转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耐药性

      2010, 19(11):1219-122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5

      摘要 (844) HTML (0) PDF 799.43 K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癌基因DJ-1表达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ence, MDR)的影响。
      方法:将构建的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至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MDR1 mR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DJ-1 shRNA靶向干预MCF-7/ADM细胞DJ-1表达后,DJ-1 shRNA组细胞MDR1 mRNA和P-gp表达水平较空白与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细胞内Adriamycin浓度明显增加;细胞对Adriamycin的敏感性增强2.68倍。
      结论:DJ-1 shRNA可降低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MDR,为研究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提供了新方法。

    • 癌基因iASPP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 19(11):1223-12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6

      摘要 (721) HTML (0) PDF 780.38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ASPP)的抑制蛋白iASPP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iASPP mRNA;同时应用Quality One 软件分析iASPP扩增产物的相对含量,分析iASPP-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39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有34例表达iASPP(87.2%),5例不表达(12.8%);癌旁组织中均不表达iASPP。iASPP-mRNA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的年龄组iASPP-mRNA的表达差异也有显著性;TNM 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iASPP-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ASPP-mRNA的表达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iASPP-mRNA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无关。
      结论:iASPP-mRNA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高表达。检测iASPP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 人工补片应用于韧带样瘤切除后腹壁无张力修补

      2010, 19(11):1227-12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7

      摘要 (505) HTML (0) PDF 964.73 K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腹壁韧带样瘤切除术后直接缝合及无张力修补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1990年—2002年收治7例腹壁韧带样瘤,行肿块切除腹壁直接缝合;2003年—2010年收治9例腹壁韧带样瘤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并使用人工补片进行腹壁缺损修补。
      结果:直接缝合患者术后平均72 h后下床活动,平均住院14 d;无张力修补患者术后6~12 h均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9 d。前者随访7年~20年,术后出现一例局部复发,一例切口疝,均行二次手术;后者随访6个月~7年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疝发生。
      结论:腹壁韧带样瘤治疗需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术中使用人工材料进行腹壁缺损修补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控制复发。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0, 19(11):1231-123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8

      摘要 (993) HTML (0) PDF 763.12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
      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物呈多个血管瘤样肉芽肿性结节,结节间为致密或黏液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节中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可见分枝状及裂隙样不规则毛细血管,间质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核分裂很少见。免疫表型复杂,无特征性表现。2例均行脾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余均无复发与转移。
      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文献综述
    • 乳腺癌干细胞分选及培养的研究进展

      2010, 19(11):1234-12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9

      摘要 (1254) HTML (0) PDF 786.85 K (3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主要分选方法包括利用肿瘤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物及肿瘤干细胞的功能特性进行分选,培养方法主要为无血清悬浮培养法。目前BCSCs的分选方法和培养方法尚不能满足BCSCs研究的需要。本文就BCSCs的各种分选和培养方法作一综述。

    • 甲状腺肿物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0, 19(11):1238-124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0

      摘要 (467) HTML (0) PDF 770.13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虽然安全有效,但会在患者颈部留下较大的手术瘢痕。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其技术及理念亦渗透到甲状腺外科中,开始了甲状腺微创治疗时代,并以其微创、美观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甲状腺肿物微创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GRIM-1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 19(11):1242-124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1

      摘要 (522) HTML (0) PDF 992.56 K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干扰素/维甲酸合并诱导的细胞凋亡基因(GRIM-19)在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转录信号转导子及激活子3(STAT3)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64例乳腺癌组织(乳癌组)与30例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组织(对照组)中的GRIM-19和STAT-3蛋白的表达,以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GRIM-1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TAT-3蛋白在乳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RIM-19蛋白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三阴乳腺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中GRIM-19蛋白与STAT-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4,P<0.01)。
      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同时存在GRIM-19的低表达和STAT-3的高表达,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 乳腺癌Ki-67|p53|CerbB-2|ER及PR的表达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研究

      2010, 19(11):1246-124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2

      摘要 (655) HTML (0) PDF 772.38 K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行空心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免疫组化测定肿瘤组织的Ki-67,p53,CerbB-2,ER和PR的表达,随后给予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
      结果:31例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RR)为80.6%,其中完全缓解(CR)2例(6.5%),均为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23例(74.2%),病稳定(SD)6例(19.4%)。Ki-67,p53,CerbB-2,ER及PR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效果无明显关系,化疗前后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
      结论:Ki-67,p53,CerbB-2,ER及PR表达不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 乳腺肿瘤中BCSG1、CD105的表达及意义

      2010, 19(11):1250-12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3

      摘要 (1370) HTML (0) PDF 989.66 K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BCSG1、CD10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6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BCSG1、CD105的表达情况。
      结果:BCSG1,CD105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在三组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CSG1、CD105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提示乳腺肿瘤的浸润和血管生成增强。
      结论:联合检测两种指标的表达状况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2010, 19(11):1253-12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4

      摘要 (717) HTML (0) PDF 1.08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乳腺癌癌旁组织、64例乳腺癌组织及26例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53.1%和34.6%,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43.8%和57.7%。两种蛋白在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呈反向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种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高度相关性(P<0.05)。E-cadherin表达降低及N-cadherin表达升高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c-erbB-2阳性有密切关系;它们的表达在上述的指标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与N-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E-cadherin向N-cadherin转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临床报道
    •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体会

      2010, 19(11):1257-125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5

      摘要 (403) HTML (0) PDF 686.80 K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的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本院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不横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23例(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甲状腺肿瘤25例(B组)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及周围皮肤平整,术后疼痛轻,颈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无明显异常。
      结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此术式创伤小、操作简易,疗效可靠。

    • >病案报告
    •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伴鳞状细胞癌1例

      2010, 19(11):1259-12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6

      摘要 (569) HTML (0) PDF 4.01 M (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喉不返神经2例

      2010, 19(11):126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27

      摘要 (463) HTML (0) PDF 4.01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