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BME-1、CDK4与MMP-13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2.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甲状腺外科,山东 烟台 264000

作者简介:

李丽,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肿瘤病因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9WS587,2019WS585);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Z-2022053)。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音频文件
  • |
  • 视频文件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仍有部分病例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和远处转移倾向,提示PTC具有一定的恶性程度异质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HBME-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CDK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三种分子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PT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0例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的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80例结节性甲状腺瘤组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学法检测HBME-1、CDK4和MMP-1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三者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HBME-1、CDK4和MMP-13在PTC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甲状腺瘤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三者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75.00%和91.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甲状腺瘤组织(均P<0.05)。三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HBME-1与CDK4(r=0.861)、HBME-1与MMP-13(r=0.813)、CDK4与MMP-13(r=0.735)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01)。结论 HBME-1、CDK4和MMP-13在PT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进展密切相关,三者之间具有协同表达趋势。对三种分子检测与分析有助于揭示PTC恶性程度异质性的分子机制,并为PTC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

    Abstract:

    图1 HBME-1、CDK4及MMP-13的mRNA与蛋白表达检测 A:qRT-PCR检测结果;B:Western blot检测结果Fig.1
    图2 免疫组织检测HBME-1、CDK4与MMP-13蛋白的表达(×40)Fig.2
    表 1 各组织中HBME-1、CDK4与MMP-13阳性表达率[n(%)]Table 1
    表 2 HBME-1、CDK4和MMP-13与PT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n(%)]Table 2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丽,姜鹰,夏俊男,房逢立,房俊楠,赵万忠.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BME-1、CDK4与MMP-13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5,34(5):1070-1076.
DOI:10.7659/j. issn.1005-6947.24031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6-17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5-16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7-01